才疏學淺的我當然答得不好,可是我覺得這真是「大哉問」!
回想自己為什麼親近佛教?
因為苦,因為遇到人生的困境逆境而思考尋求解脫自在之道,有因緣來到佛光山,接觸大師的文字,慢慢了解佛教,越來越覺得這是我想要的信仰,這是我想走的路...
所以,對於這些問題,讓我有機會回頭複習大師的說法:
- 貧僧有話要說【十七說】神明朝山聯誼會:「貧僧是佛教徒,但我並不排斥其它的宗教,因為不管什麼宗教,所謂信仰都是代表自己的心」「你尊重別人的信仰,別人也尊重你的信仰,各信各的,不必要統一」「宗教的教義各有主張不同,也不必彼此計較」「在阿彌陀佛的地方──念佛堂,當然講阿彌陀佛第一,在大雄寶殿裡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一。同樣的,在教堂裡,就是耶穌第一,在城隍廟裡,就是城隍爺第一,所有我們信仰的對象,都應該尊重他第一。就例如,一盞燈光亮起來了,你再點一盞,也不相妨礙。所以,在經典裡又說「佛佛道同,光光無礙」,我們信仰的對象,應該他們是沒有爭執的,我們信徒何必要自設立場相互對立呢?」
- 百年佛緣4-社緣篇2-我與神明:世界上的宗教,雖然各有信仰的對象,但無論是耶穌、穆罕默德、孔子或是地方神祇,都是源自於人的心,只要信者心中認定的就是最好。
- 生死關懷探討(下冊) 佛教對「民間信仰」的看法:「但是隨著民智開發,現在的宗教信仰已從對自然的畏懼、對英雄的崇拜,進而走向對真理的信仰。走向淨化身心、提升生命的層次;現代化的佛教,也不再像過去知識低落的時代,迷信怪誕,以神奇誘導民眾,而是積極地將人心導引至正信真理的領域。這就是佛光山所弘揚的人間佛教。」「人間佛教的佛陀降誕人間,主要是為了示教利喜;佛陀並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,而是一位慈悲、仁義、道德的覺悟者。一般人信仰神明是希望神明保佑他們發財致富、功成名就、所求如願等等,而佛教講究待人慈悲,講究喜捨布施,講究犧牲奉獻,講究廣結善緣。佛教則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富貴與滿足。」「再者,信仰最終的目的,是要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,幫助我們解脫生死煩惱。...所以我們應該提升信仰,從有所求的神祇信仰昇華為菩薩道的實踐,從慈悲喜捨,為人服務中,開發自己的佛性,進而解脫生死煩惱,這才是真理的宗教。」
在佛館服務,總會跟人有對話,不管是遊客或是義工、館員、師父,這些對話都會互相激盪,刺激著深層的思考,回頭檢視自己的初心...
留言
張貼留言